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中國時報:《觀念平台》災禍中的人性考驗

《觀念平台》災禍中的人性考驗

中國時報 A13/時論廣場 2013/10/30

報載電影明星成龍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脫口說出希望看到有些國 家發生大海嘯、大地震等大災難,這樣才會見到每個人都去那個國家 幫忙,讓全地球的人團結在一起。

  訪問傳出後,各界批判連連。成龍原意不難想像,應是希望看到人 性的光輝面。不過舉例顯然欠考慮。在遭遇災禍時,人們會更有善心 嗎?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說穿了,這就是中西思想家過去幾千年來一直思辯的人性本善或本 惡的問題。從現代社會科學的觀點看,古代哲學家的討論,許多往往 不夠精確,如自稱非好辯而是不得已的孟子,常常在討論性善性惡時 ,也被認為不小心偷渡了性欲(人性有欲求)的概念。

  我們期望看到人性的光輝面,但大難臨頭時會不會看到人性的醜陋 面?颱風時,有人哄抬菜價;921震災,有人竊占愛心物資;近日油 禍,有沒有店家一邊出清買入的標示不符油,一邊又拿空油瓶去退錢 ,「趁火打劫」?

  西方的《悲慘世界》也好,中國的《三國演義》也罷,都顯示亂世 到來、災難當頭,更激發出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文學如此,電影也是。災難片一向以來都是熱門類型,好的災難片 必然要能探觸人性這個議題,否則即流於膚淺。《鐵達尼號》在這方 面算是成績不俗。遠者不論,最近上映的電影《逃出生天》,對人性 主題就有相當深刻的詮釋。

  《逃出生天》是一部災難片,其中最精彩的不在摩天大樓中的驚恐 火災,而在人性的衝突。劉青雲與古天樂飾演兄弟,兩人因為價值觀 不同而深有心結,陷身火場時怎麼同心逃生?消防隊現場指揮官,在 火場該不該先救自己的太太?醫生在火場自身難保時,看到小女孩命 危待援,該不該冒死去救?災禍混亂中,可不可以對無良老闆趁火打 劫,甚至痛下殺手?當兄弟與一袋鑽石同時遇劫時,該先救鑽石還是 兄弟?一連串考驗接連出現,加上實力派演員的用心詮釋,串成這部 災禍片中扣人心弦的精彩主軸。

  電影中的人性光輝面令人動容,當然也揭露了不少的人性黑暗面。 不過電影終究不是真實,因此在商業取向與快樂結局的考量下,結局 還是以正向為主。
  人性善惡難論,但是中西思想家都認為,人性可以仰賴後天培養向 善,也會受到外在誘惑而墮惡,所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 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也會有培養向善效果。

  要向善,也要避惡。西方主流思想一貫不信任人性,所以在制度設 計上避免權力集中造成的腐化,更認定政府集大權乃是「必要之惡」 ,所以要分權制衡。

  人性是先天的,善惡是後天的。有標準才會有善惡,俗諺有云:患 難見真情,意味共患難就有真情,就是善,否則就是惡。人性趨吉避 凶,魯賓遜一個人在孤島上時無所謂善惡,只有在與他人發生社會關 係而受到規範時才會有善與惡的命題。《逃出生天》是一部鼓勵人向 善的災難片。(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 理學會理事長)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
nsrc=B&ndate=20131030&nfno=N0130.001&nsno=2&nkeyword=%bf%e0%b2%bb%bd%ab&SearchArgs=Keyword%3d%bf%e0%b2%bb%bd%ab%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131015%26DateTo%3d20131113%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平議二類電信開放爭議

平議二類電信開放爭議

中國時報 賴祥蔚 2013年10月25日 06:48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中的2類電信項目,近來引起頗多討論,甚至被認為將危及國家安全。儘管主管機構一再重申不會有問題,但產學界仍然疑惑未平。何以如此,其來有自。

首先,主管機構強調2類電信主要是利用1類電信的上網等服務,因為不是電話,所以影響較小。其次,主管機構指出,已多重設限,包括限制陸資上限不過半等等,以避免陸方擁有實質影響力或直接接觸機房重地。

然而,產學界仍擔心:一來上網比電話更易接觸政府及商界重要機密;二來陸資近半,影響力仍非常可觀,畢竟相較於台灣媒體要開放5至10%的股份,都有人憂心有實質影響力,何況近半股份?三來一旦陸資企業低價競標,則在當前政府採購法往往由價低者得的狀況下,恐怕許多政府資訊外包維護工作都將由陸資企業標得,因而可接觸政府資訊,後果可慮。

就此而論,產學界擔心並非多慮,而主管機構的說明,似乎未能完全針對這些疑慮一一加以解惑,也難怪爭議始終存在。

行銷學一貫主張要從認識消費者開始,才能形成好的行銷策略。政策行銷亦復如此。針對本來就具有高度爭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乃至於被點名潛藏國家安全危害的開放2類電信項目,主管機構更必須仔細聆聽不同意見者的想法,並對於其質疑內容,細細思考後提出說明及回覆,或因這些意見所賜,主管機構從而可提出更完整的配套方案及執行辦法,這才是民主社會中,政策行銷應有的良性互動。反之,若一再說明仍無法平息理性質疑,就可能反映了主管機構在傾聽民意上,仍大有改進空間。

從大方向來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草案的許多項目,乃至本文關心的2類電信項目,或許可帶來市場經濟學所強調分工合作的好處,但一味開放而欠缺良好配套及妥善溝通,絕對會使原本的美意大打折扣。在推動這類重大政策前,若能透過更充分的產官學對話溝通,儘量化解各界疑惑、同時加強防弊配套措施,必然更能優化這項令人熱烈討論的兩岸協議,從而真正造福台灣。(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025001295-260110

中國時報:對石世豪的肯定與期許

對石世豪的肯定與期許

中國時報 A14/時論廣場 2013/10/23

喧騰一時的媒金分離議題,最近再度受到各界關注,真是令人既欣 慰又遺憾。

  欣慰的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石世豪再度展現勇於任事的決 心,不但在立法院明確表達支持的態度,而且還主張要溯及既往並且 限時處理。遺憾的是,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清楚的原則,但是各界卻 為此紛嚷多日,即使主管機關首長已經表態支持,未來的修法進度卻 仍難以樂觀。

  什麼是媒金分離?為什麼要媒金分離?有一種意見認為,這是因為 媒體與金控都是必須政府特許才能經營的事業,享有比較獨特的市場 權力,因此不應該走到一起。其實就算不是特許事業,在民主社會之 中,各種權力都應該避免集中、力求分散,在此一大原則之下,金融 控股公司與肩擔輿論監督責任的媒體也確實不適合成為一體。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特別針對金控而不是其他事業?例如,台灣 近年來房價問題頻頻受到矚目,政府努力平抑未果,既然如此,為什 麼不要求媒體與土地開發事業必須分離?這是因為即便單一事業再怎 麼強大,也很難插手所有媒體,而金控公司乃是為了發揮金融機構綜 合效益而成立,加上金融機構原本就廣泛涉足各種產業,一旦金控可 以控制媒體,則每一媒體對於金控與其相關之各種產業的監督都將會 動輒得咎,使媒體監督淪為空話。最近爆紅的日劇「半澤直樹」中, 半澤也曾靠著媒體爆料的力量來扭轉乾坤,一旦其所屬金融機構也控 制了媒體,半澤豈不完矣?

  至於媒金分離在討論要不要溯及既往,更是有趣。溯及既往的概念 ,指的是新的法律對於已經發生過的行為不去追究,其重點在於已經 發生過,既然是過去式當然不再受追究。如果所規範的行為仍然持續 中,豈能不追究?以前曾經媒金一體,但是現在分離了,當然不追究 ,反之,如果過去媒金一體而且在修法後仍然一體,又怎能不規範? 如不規範,媒金分離為了要追求權力避免集中、力求分散的原則豈不 是遭到破壞?而且更是變相保護了原來既得利益者,這當然不可以!

  坦白說,前述議題為什麼得以紛擾多時,筆者至今不解。不過媒金 分離倒是帶出了一個更應該受到全民關切的課題,那就是我們的媒體 到底應該發展成什麼樣貌?這裡問的其實正是國家的傳播政策在哪裡 ?特別是當前環境內外交迫,一方面大家呼籲媒體必須更加民主,因 此應該避免所謂的媒體巨獸;但是一方面美、日、韓與中國大陸的影 視節目又倚仗其龐大勢力,一再打擊本土業者的生存空間。表面上看 ,這兩者似乎是矛盾的要求,其實未必。在石主委的勇於表態之後, 媒金分離先前的諸多無謂爭議可以休矣,但是國家傳播政策的盡早催 生,則需要文化部與通傳會加緊腳步,認真攜手一起努力!(作者為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131023&nfno=N0144.001&nsno=4&nkeyword=%bf%e0%b2%bb%bd%ab&SearchArgs=Keyword%3d%bf%e0%b2%bb%bd%ab%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131015%26DateTo%3d20131113%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觀念平台-驚天凍地看台灣

觀念平台-驚天凍地看台灣

2013-09-27 01:28 中國時報 【賴祥蔚】

由美國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電影《驚天凍地》(The Frozen Ground)正在上映,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看似與台灣無關,但是主角的堅持與選擇,恰恰值得當下的許多台灣民眾參考。

 電影的片名很有意思,乍看之下,似乎暗示這是一部災難大片,於是連天地也為之變色凍結。其實這部電影取材自美國阿拉斯加的真實社會事件,講的是在阿拉斯加的荒野凍地之中,幾十年間,默默埋藏了幾十位遭到強暴與殺害的可憐罹難者,但是多數案件一直被當成普通的女性失聯案結案,即使偶爾發現一、兩具屍體,也沒有人看出其中具有關連性,因此沒有引起注意,更沒人想到這其實是一宗連續殺人案,也難怪一旦破案就震驚天下。

 故事從逃過一劫的女性開始,由於她的妓女身分,加上證據薄弱,使得她陳述被囚禁與虐待的事情不被警方相信,只有男主角(由實力派影帝尼可拉斯凱吉主演)一直不肯放棄偵辦。

 擔任州警的男主角原本已經對當地執法機構的冷漠與官僚感到失望,正準備遠走他方,但是在接辦這個案件時仍然認真查辦,甚至認為這個案件與過去許多舊案高度雷同,而那些案件早已被檢警們草率結案。他的試圖翻案,立刻引來許多同事的嘲諷、長官的反對、以及檢察系統的敵意。但是男主角始終憑著自己的良心做事,終於破案。

 這部電影最容易被忽視偏偏又是最精采的地方,不在於劇情起伏,而在於尼可拉斯凱吉的內心戲,因為在他對抗冷漠與官僚與敵意的辦案過程中,原本因為不滿意當地檢警系統而選擇離開的想法漸漸改變,最後更決定要繼續留在阿拉斯加繼續奮鬥。電影刻意含蓄的劇情安排與內斂表現,剛好彰顯出了尼可拉斯凱吉演技的爐火純青,更烘襯出這種即使在苦悶之中也不能妥協、不能逃避的積極面對人生觀。

 台灣在過去一、二十年,彷彿陷入了一種停滯的苦悶,這幾天尤然。整個社會似乎看不到光明前途,而真正可行的改革又遲遲未能落實,因此不少人紛紛興起放棄與離去的念頭,甚至已陸續出走。這種人才外流的趨勢,長久下來對台灣將會造成「驚天凍地」的結果。電影「驚天凍地」恰恰提醒了我們,當大環境令人失望,除了消極離去,還不如勇於面對、繼續堅持,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92700004.html

幫狗狗貓貓找個家二手義賣

2013.11/4~11/6三天,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關懷流浪動物-愛心二手義賣, 所募的錢已全部捐給張媽媽流浪動物之家(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hangmama?fref=ts),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贊助了此項活動,以後也將持續舉辦、贊助類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