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聯合報:鈕則勳--空心蔡 快點炒牛肉(20110815)



蔡英文的相關政策不僅是給一般民眾太模糊、空心的印象,連民進黨同志都有太過抽象或開創不足的感覺,而她的回應總是「拭目以待」、「嚴肅面對」、「有些細節要等執政後再說明」等心海羅盤式的論述;要甩掉「空心蔡」的負面論述恐怕不容易。
更甚者,由於宋楚瑜與親民黨的媒體操作,當小英沒有前瞻、亮眼且足以主導媒體議題設定能量的政見,恐怕日後連媒體曝光的版面都會更形窄化。
基於此,小英現階段政策建構的思維,可從三個路徑來思考。
首先,是針對馬政府做的不夠的政策,提出更優質的政策取代方案,建立相對優勢,而非只為批評而批評,或是酸葡萄地說政府都照她提的建議在走。更具體來說,民眾覺得經濟復甦無感,與其諷刺批評「六三三」跳票,不如透過精算勇敢提出更合理的期待值與前瞻具體的振興經濟藥方,這樣才能吸引「轉投族」。
其次,馬做的較好的政策,蔡更得積極因應,避免更形弱勢。具體來說就是兩岸政策,馬政府兩岸政策確有政績,蔡若持續在該方面保持模糊,或只囿於深綠獨派牽制而不敢提出創新想法,除了會凸顯政策思考能力不足、無法跳脫意識形態框架外,馬陣營更可以逸待勞,只要透過發言人來打蔡,主帥還不用上場,小英都可能疲於因應。
最後,民眾關心的政策,小英陣營更應急如星火,不能只說讓民眾拭目以待。如民眾關心貧富差距、生小孩養不起、弱勢族群社會福利照顧、都會房價過高等「十大民怨」議題,蔡就應細緻且快速地提出政見來滿足選民需求,才可創造感動。
選舉本應是政見之戰,政見當然愈早提愈好,沒必要推拖等全代會或副手確定時才公布;否則除了會強化「空心蔡」的負面印記外,民眾也會質疑其專業規劃能力。唯有讓政見交鋒,激盪出「牛肉」料理的香氣四溢,這場選戰才有看頭。小英,趕快來盤「空心菜炒牛肉」吧!

中國時報:賴祥蔚--當壹電視邁向大電視(20110826)

產業觀察-當壹電視邁向大電視
  • 2011-08-26
  • 中國時報
  • 【賴祥蔚】
     壹傳媒編織的電視夢,尤其是電視新聞夢,比起國內現有的新聞台,其過程之艱辛與波折,應該是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從2009年開始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申設,歷經兩度遭否決,終於在2011年七月獲通過。從提出、否決到通過,其間掀起一波波話題,每每成為新聞焦點。
     然而,在台灣當前電視生態下,取得執照並不等於可以生存,因為這當中還有通路與收視兩大門檻要跨越。所謂通路門檻,主要是要設法獲得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接受與上架,其中牽涉頻道與系統業者的合縱連橫及上架費用談判的玄機。目前為止壹電視尚未成功跨越,只好轉而尋求到中華電信MOD上架。
     中華電信MOD剛推出時,打著「大電視」旗號,確實轟動一時。不過後來的推廣「因故」不順利,目前用戶數還只維持在九十萬戶之譜。這數字固然不凡,但比起有線電視用戶數的五百萬規模,總是差上一大截。前述「因故」之說,除了有線電視的服務現況已經「餵飽」電視用戶,據稱還包括系統業者抵制頻道業者在MOD上架,不過後者至今「查無實據」。
     從這個角度看,壹電視與MOD的結合其實既是互補又是互害,因為壹電視還未獲得執照時,很豪邁的送出四十萬機上盒,據稱這個數字在年底還會上看五十萬,頗有徹底挑戰既有系統之勢。現在拿到執照,又在MOD上架,既有機上盒發展策略如何調整,有待思考,至於是否會因此得罪系統業者而更加被拒於門外,顯然也不無疑問。
     至於MOD,當然會希望因壹電視加入而提高潛在用戶訂購意願。壹電視固然長於創造議題,也積極投入內容製作且成績不俗,但壹電視一開始是以免費策略搶攻市場,此一形象尚未完全轉換,而其進入MOD卻要在八月底開始收費,如何說服消費者,顯然有待努力。此外,壹電視自有的網樂通機上盒通路仍在持續發展,規模更直追MOD,後者如何避免「搶客」威脅,也是一項課題。
     面對有線電視的主導現勢,壹電視與MOD既競爭又互惠,如何在合作中設法壯大自己,成為未來數位時代的大電視,有賴彼此的智慧、謀略與氣度。(作者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兼主任/所長)

中國時報:賴祥蔚--選舉熱季 一起尋找原住民(20110823)

選舉熱季 一起尋找原住民
  • 2011-08-23
  • 中國時報
  • 【賴祥蔚】
     選戰來臨,候選人的血統再度成為了話題之一,而且話題已經從本省、外省與客家,轉移到了新的場域,也就是誰有原住民的血統。
     遠者不論,近者如日前新聞就報導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女士指出,她的祖母是屏東的排灣族原住民。
     這件新聞的重要意義不該只是選舉話題,而該在於:原住民的血統與地位獲得進一步的重視,因此政治人物樂於揭露自身的原住民血脈。除此之外,在新聞的背後其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到底有多少原住民?一般認為,台灣原住民人口約在五十萬之譜。根據原民會網站上的統計數據,到一百年六月為止,原住民人口的「實際數字」為五一萬五九九三人。
     問題是:這個數字可信嗎?最起碼,這個數字應該就不包括八月七日揭露自己有原住民血統的蔡英文主席,所以數字可以加一。但是加一就夠了嗎?只怕絕非如此。類似的情況有多少?應該好好加以探討。
     其實原住民的戶籍登記,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關心的課題。早年曾經獲得「五燈獎」五度五關優勝的第一代原住民歌后溫梅桂女士,當初決定投入原住民立委選舉時,差點無法登記,因為她的戶籍資料上沒有註明是原住民──這真是奇怪的現象,她知道自己是太魯閣族的原住民,全國觀眾也知道她是原住民(但是過去以為她是阿美族原住民,因為當時太魯閣族尚未獲得正名),偏偏在戶籍資料上,她不是原住民。這是因為原住民的戶籍登記是只要父親或母親具有原住民戶籍,就可以在戶籍資料中登記為原住民。但是原住民未必知道要這麼註記,可知其人口被嚴重低估。
     其次,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具有原住民血統者怎麼看待自己的這層血脈?認同的經過如何?不容諱言,早期原住民受到不公平對待,被稱為「山胞」,甚至還被汙上「蕃」名。在這種背景下,認同自然不免受到影響。如今,隨著原住民獲得正名,認同障礙逐漸去除,「重返」原住民身分的社會環境與心路歷程,無疑也值得探討。
     有研究曾指出:超過八成的閩南人與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這是宏觀之論,微觀來看呢?筆者家族在台灣有幾百年歷史,是否也有原住民血統?這固然前所未聞,但是也有待考證。
     具有排灣族血統的蔡英文主席,可曾想過將自己登記為原住民?當然,本文想關切的絕不是特定的一、兩個人而已,而是更想邀請所有的人一起來「尋找」原住民!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本會訊息

本會訊息
賀常任理事鈕則勳榮任中國廣告學刊》總編輯。
賀理事長賴祥蔚榮任視聽傳播》主編。

常任監事莊伯仲請辭,自八月一日起生效,由楊秋月遞補為常任監事。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賀本會理事長賴祥蔚升等教授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暨所長賴祥蔚,自100年2月1日起升等為教授,特此申賀!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中國時報:賴祥蔚--《賽德克.巴萊》掀起原民新浪潮(20110804)

     繼歌壇天后張惠妹走紅,新一波的原住民浪潮又將來臨,因為《賽德克.巴萊》上映在即。
     自從《海角七號》創下票房奇蹟之後,魏德聖導演的下一部史詩作品《賽德克.巴萊》就一直受到關注。從一開始的籌拍,到經費張羅出現困境,到拍攝過程出現不少風波,始終都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如今,隨著電影即將上映,各項宣傳工作陸續登場,例如七月底有戲服的巡迴展出,然後隨著上集《太陽旗》九月九日上映、下集《彩虹橋》九月三十日上映、十月則跨海到香港登場,其間必然引起一波原住民浪潮。
     相較於張惠妹引領歌壇浪潮,這一波的原民浪潮,應該更全面,也更有助於還原台灣「原」色,因為一旦觀眾對於這部電影有期待與好感,必然會找尋相關資訊,這就創造了一個有利於原住民發聲的契機。長久以來遭到壓抑的原住民,大可把握這次的契機,尤其是原民電視台更應該藉此行銷自己,以便未來行銷原民。
     原民台儘管人力與經費有限,製作品質始終在水準之上;然而,受限於原住民總人口少,族群與語言又頗為多元,收視率始終不佳,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想要提高原民台的收視率與影響力,縱然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是高難度任務,正因如此,更該善用這次的原民浪潮,不妨在各類節目中增加相關議題的內容並且進行觀眾行銷。
     首先,可以探討《賽德克.巴萊》中有多少歷史的真實與想像。此一歷史事件與人物原本以「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而知名,如今則以「賽德克.巴萊」的面貌重現。眾所皆知,電影要有故事,很難盡如史實,否則豈不成為紀錄片?因此電影中的若干不符史實之處,不僅無損於電影的價值,反而增添了觀眾的探索樂趣,就如同日前新聞報導指出的,片中抗日英雄所持的武器其實是「未來武器」。類此探討,頗有價值。
     其次,賽德克族的過往與如今更值得關注。賽德克族過去被歸入泰雅族,二○○八年獲得正名。賽德克族何以被歸入泰雅族?與泰雅族在文化與語言上的異同有多大?正名過程的歷程是否艱辛?更重要的是,數據顯示:目前賽德克族的人口只有六千多人。這樣的人口規模是否不利於族群文化的保存?甚至整個族群都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消失」?思之令人心驚。
     除此之外,回顧過往,除了賽德克族,其他原住民各族群又曾經有過怎麼樣的可歌可泣的抗日血淚史?甚至是抗漢乃至於抗閩的歷史?檢視當下,何以魏德聖導演竟對原住民族的往事情有獨鍾?這些無疑都是有利於行銷的節目題材來源。
     原民台負有保存與宣揚原住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經營委實不易。如今《賽德克.巴萊》有望再掀原民浪潮,原住民朋友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都可以善用此一多贏的行銷契機。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暨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所長)